中巴动物蛋白贸易合作的广阔未来
2025- 02- 25 09: 38: 59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24年是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也是两国在农业和动物蛋白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巴西在鸡肉、猪肉等动物蛋白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巴西动物蛋白协会(ABPA)作为巴西家禽和生猪行业的代表机构,汇聚了130多家会员企业,涵盖生产、出口、设备供应、认证机构、饲料和实验室等多个领域。前不久,记者从巴西动物蛋白协会亚太及中国代表陈晓倩那里了解到全球动物蛋白市场的现状、中巴贸易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巴西作为可靠鸡肉供应国的优势。
       中巴贸易合作从互补到共赢
  中巴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动物蛋白贸易方面,过去20多年间取得了显著成就。陈晓倩指出,自2000年以来,巴西家禽类产品的产量增长了90%,出口量增长了约200%。猪肉和牛肉的产量和出口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种快速增长得益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动物蛋白消费市场之一,对高质量蛋白质的需求持续增长。
  “巴西每人每年消费鸡肉46公斤,猪肉18公斤,而中国的消费结构与之形成互补。”陈晓倩表示,“这种差异化的需求为两国贸易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她进一步指出,随着全球市场对定制化、个性化、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巴西动物蛋白行业正在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创新技术,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全球动物蛋白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中巴动物蛋白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但全球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陈晓倩提到,近年来,生产成本上升、动物疫病频发、气候变化以及国际冲突等因素对行业构成了严重威胁。例如,饲料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养殖成本,而非洲猪瘟和禽流感等疫病的暴发则对供应链造成了冲击。
  “面对这些挑战,巴西动物蛋白协会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推动行业标准化和加强疫病防控,帮助会员企业应对困难。”陈晓倩说。她特别提到,巴西在生物安全控制体系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在去年7月新城疫暴发后,巴西迅速采取行动,暂停了所有肉类出口,并与多个国家修订了检验检疫协议,确保了产品质量和安全。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鸡肉出口国之一,其鸡肉产品出口到150多个国家。陈晓倩强调,巴西家禽业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领先的农业典范,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优势。一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巴西拥有广阔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为家禽养殖提供了理想条件。二是完善的产业链,从饲料生产到屠宰加工,巴西家禽业形成了高度一体化的产布局。三是严格的卫生标准,巴西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建立了严格的监管体系,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四是多元化市场,巴西鸡肉产品种类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例如,鸡胸肉主要出口欧洲和中东,而鸡爪和鸡翅则占据了中国市场的50%。
  “巴西鸡肉出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晓倩说,“巴西不仅是鸡肉出口大国,还是世界第四大猪肉出口国。我们的产品能够安全出口到150多个国家,离不开严格的监管体系和国际社会的认可。”
     “一带一路”中巴合作的新机遇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巴西农业部长多次呼吁巴西加入这一合作框架。陈晓倩认为,这为中巴动物蛋白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一带一路”不仅有助于加强两国在基础设施和物流领域的合作,还能推动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创新。
  此外,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巴合作的重要方向。陈晓倩介绍,巴西动物蛋白协会通过推广生物能源和动物福利实践,推动行业的绿色转型。“我们在网站上分享了许多优秀案例,鼓励企业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她说,“例如,巴西许多企业利用玉米、大豆等作物开发生物能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展望未来,陈晓倩对中巴动物蛋白贸易合作充满信心。她指出,2024年中巴建交50周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两国可以在确保粮食安全和高质量生产方面深化合作。“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全球资源是有限的,任何一个地区的动荡都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她说,“巴西和中国作为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国,有责任为全球市场提供安全、高质量的产品。”并提到,巴西动物蛋白协会将继续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发展,帮助会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我们相信,通过中巴两国的共同努力,动物蛋白贸易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未来。”
  中巴两国在动物蛋白领域的合作不仅是经济互补的体现,更是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西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成为全球信赖的鸡肉供应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建交50周年的背景下,两国合作潜力巨大。陈晓倩表示,未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绿色转型和深化贸易合作,中巴动物蛋白行业将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高质量的产品,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张林萍